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招生代码:9721)

发布时间:2025-04-19 06:41:29   来源:bwin必赢在线登录入口

  湖南科技工程技师学院(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成立于1978年,由央企中建五局(隶属世界500强第14位中建集团)直接管理,是一所

  学院是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A档建筑设计企业 ,湖南省优质技工院校;是世界技能大赛砌筑、抹灰与隔墙、数字建造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国首批交通建设产业工匠学院,“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单位”“湖南省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办学以来,学院依托央企办学优势,弘扬“信和天下、敢为人先”的企业品格,围绕全专业链、全产业链,构建“四院两部一中心”专业发展格局,形成了“校企联动、产教协同、合作育人、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构建了中职、高技、预备技师“三位一体”办学发展格局。先后为国家培育出2名“全国劳动模范,1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人大代表,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 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被媒体誉为“世赛福地,冠军摇篮。”

  学校隶属于世界最大投资建设集团,具备“教育家情怀、企业家管理”的央企办学特征和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产业链的办学优势。

  我校结合学校发展和真实的情况,提出“精致教育、精细管理、精准保障、精心服务、精彩校园”的“5精管理”标准,全方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教育水平,力争到2028年,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行业名校;到2035年,建成科技引领、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质院校。

  办学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大姐书记”陈超英,全国人大代表、“时代工匠”邹彬等代表人物,以及一大批在全国技能竞赛、省市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目前他们大多数已入职中建五局及其他重点建筑类企业,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我校始终秉持德技双馨、报效家国的办学理念,将名师引领、精准施教、实战赋能贯穿育人全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堂,着力打造技能人才教育培训高地。近五年来学校师生累计获得世界级奖项4项,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36项,教学成果化作一张张闪耀的职教答卷,以卓越的教学品质锻造职业教育的闪亮名片。

  学校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大德育”格局,开展“实践周”“志愿者”“学雷锋”等活动强化责任担当;举办“校园艺体节”“成人礼”等仪式传承中华美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品德发展轨迹,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多元激励。通过“目标-实践-创新-保障”四维联动,实现德育工作从“单向灌输”到“生命浸润”的升华,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学校位于长沙市雨花区核心区域木莲中路上,地理位置极佳,距离高铁南站(15分钟车程),火车站(30分钟车程),黄花机场(40分钟车程)。

  《建筑结构》、《智能建造技术》、《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机器人技术》、《建筑施工测量与无人机应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

  面向建筑科技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施工公司等,从事智能建造技术应用、BIM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与施工、建筑机器人操作与维护等工作。

  《无人机操作与维护》、《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建筑施工测量与无人机航测》、《三维实景建模技术》、《BIM与数字化施工》、《工程监测与数据分析》。

  面向测绘公司、建筑施工公司、城市规划部门等,从事建筑施工管理、无人机航测、工程测绘、GIS应用、建筑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建筑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建设定额原理与实务》、《工程招投与合同管理》、《建筑CAD》。

  面向造价咨询、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工程建设价格招投标、建设工程概算、工程建设价格确定及控制、成本核算及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等相关工作。

  《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工程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BIM土建建模》《BIM机电建模》、《BIM应用技术》。

  面向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筑装饰等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就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BIM建筑建模、BIM结构建模、BIM机电建模、BIM投标、BIM设计成果交付、BIM造价管理等岗位工作。

  《公路勘测设计》、《路基工程项目施工》、《路面工程项目施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路基路面试验与检测》、《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公路工程招投标与工程建设价格》。

  面向路桥工程行业,从事路桥工程测量、施工与管理、材料试验、工程质检、工程预算等工作。

  《智慧物业管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大数据分析与物业决策》、《智能安防技术》、《绿色建筑运营》、《社区数字化服务》、《不动产经营与资产证券化》。

  面向物业服务企业、智慧园区、房地产研发企业等,从事智慧物业管理、楼宇智能化运维、社区数字化服务、不动产经营等工作。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智能制造系统集成》、《PLC与工业控制》、《机器视觉与AI应用》、《工业网络技术》、《协作机器人技术》、《智能产线管理与优化》。

  面向高端制造企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等,从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产线管理等工作。

  《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发电与并网》、《电力物联网》、《电能质量与节能技术》、《电力大数据分析》、《微电网与储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

  面向电力系统、新能源企业、工业园区等,从事智能电网运维、新能源项目管理、电力数据分析等工作。

  《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CAD》、《PLC编程与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施安装与维护》、《电机与拖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

  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机电产品生产、机电工程服务等相关企业就业,适应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制造和管理服务岗位群(如机电设施安装调试工、机电设施维修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售后服务等)工作。

  《电子商务基础》、《网络在线营销与推广》、《网店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律和法规》、《客户服务与管理》、《数据分析与运营优化》、《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

  面向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就业,电子商务平台类、电子商务服务类等企业就业;从事电商运营、网络营销推广专员、网络店铺客服、运营助理、网店美工、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电商主播等相关工作。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交互设计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数字孪生技术》、《三维动画与特效》、《新媒体运营与数字营销》、《元宇宙场景设计》、《AI辅助创意设计》。

  面向数字创意产业、网络公司、文化传媒等领域,从事VR/AR开发、交互设计、数字内容创作、元宇宙项目策划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协议与分析》、《无线网络技术》、《网络编程与脚本语言》、《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

  面向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内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服务等企业,适应计算机网络管理岗位群(如计算机系统维护、外部设备维护、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的工作。

  学校对全国招生,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可报读我校。要求学生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无传染病,无纹身(如有隐瞒,将取消录取资格)。

  学校立足中建,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充分的发挥中建集团央企办学优势,构建了以校本部、西校区、北校区为中心,雨花、天心、宁乡等六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支撑的三区六基地办学格局。形成了智能建造学院、智慧交通学院、新型能源学院和数字信息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和思政课教学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的四院两部一中心专业发展布局。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学校实习实训环境,目前设备总值达2400余万元,形成了“1210”实训功能布局,“1”是指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2”是指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和情景化教学区,“10”是指10个功能性专业实训室,确保校内实习、实验设备设施与办学层次、规模和专业设置相适应,满足国家职业标准技能操作项目要求。

  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法的理念,从始至终坚持以“会做人、会做事、会生存、会发展”为育人目标,培育学生“肯吃苦、能坚守、懂感恩、会沟通”的良好品格。不断发挥央企办学优势,结合多年办学经验,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套科学、成熟的学生管理体系。成功搭建了魅力课堂、校园实践周、创新、创业基地等育人平台;开展了艺术体育节、青年志愿者服务、一日三课等具有学校特色的十大品牌德育活动。

  学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让中职、中技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让不同禀赋的学生能够多种选择、多样化成才。近年来,学校以中职、中技为基础、升学为导向,鼓励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在学好技能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实现大学梦。学校与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合作,学生可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3+2中高职衔接、职教高考、对口单招等多种方式升入高校继续升造,综合升学率高达95%。

  一直以来,学校从始至终坚持毕业生真就业、就好业的原则,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对接,贴合市场人才需求。学校依托中建五局,与中建全产业链各兄弟单位及省内外三十余家大规模的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打造了8个产教融合共同体,确保学生就业有渠道,为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13916152339